台灣學生常見申請文件「潛在扣分」類型解析

台灣學生常見申請文件「潛在扣分」類型解析:避開這些地雷,提升錄取機率!

申請國外大學時,申請文件(如個人陳述、Common App Essay、Supplemental Essays 等)常常是決定成敗的關鍵。雖然許多台灣學生的學業成績亮眼、課外活動豐富,但卻常在這些關鍵文件中失分,原因通常不是內容不夠多,而是寫錯了方向。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析台灣學生在撰寫申請文件時常見的「潛在扣分」問題,並提供具體建議,幫助你避免這些地雷,提升申請品質。

Read More

Gap Year 是浪費時間還是成長契機?適合怎樣的學生?

隨著升學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學生與家長開始思考:「高中畢業後是否應該立刻上大學?還是先停下腳步,好好探索人生方向?」這時,一個常被提及的選項就是 Gap Year(空檔年)。
究竟 Gap Year 是浪費時間,還是難得的成長機會?它適合哪些學生?又該如何規劃,才能不讓這一年變成「放空年」?本文將為你一一解析。

Read More

為什麼課外活動對大學申請很重要?這裡有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申請大學只看成績?太天真了!在名校競爭白熱化的時代,課外活動早已成為影響錄取與否的關鍵因素。無論是擔任社團幹部、參加國際營隊,還是在地方社區做志工,這些經歷不只是加分項,更是展現你個人特質與價值觀的黃金機會。

Read More

留學路上,父母怎麼做?親子溝通與陪伴全攻略

心理支持 × 申請實務 × 遠距陪伴 × 危機處理
當孩子踏上留學旅程,這不僅是一場個人成長的探索,更是家庭動態與親子關係的轉折點。對於家長而言,從申請前的陪伴規劃、行前準備,到孩子獨立生活後的遠距支持與危機應對,每一階段都充滿挑戰與學習。
本篇將從七個實用面向出發,協助家長成為孩子最可靠的後盾,並在陪伴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新角色與節奏。

Read More

Ivy-Way升學顧問的 16 個角色:除了活動、資源、選校、改作文,為什麼該請顧問?

在台灣,很多家長對「升學顧問」的理解可能停留在「安排活動」、「提供資源」、「幫忙申請學校」、或「改大學文書」。但如果學生想進美國名校,這些只是顧問角色的一小部分。我們來拆解「升學顧問」背後的 16 大角色,其實升學顧問需要肩負多重專業職能,才最能全面幫助到學生!

Read More

被拒絕後的下一步:Reapplicant 要注意什麼?補申請值得嗎?

在高等教育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許多優秀的學生面臨被大學或學術機構拒絕的情況。對於這些學生來說,是否應該再次申請(即作為Reapplicant)成為了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補申請的過程不僅需要時間和精力,還需要了解如何根據過去的經歷和學校的要求來調整申請策略。

Read More

美國暫停學生簽證面試,擴大社群媒體審查:你該知道的五件事

自2025年5月27日開始,美國國務院根據川普政府的新命令,宣布全面暫停外國學生及交流訪問學者的簽證面試。這項政策與同時啟動的社群媒體審查擴大計畫,可能成為近年來國際學生赴美之路上最大的障礙之一。
這不僅對想要申請美國大學、研究所的學生造成直接衝擊,也讓眾多已持有學生簽證者處於不安之中。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這項政策的核心內容、潛在風險及因應策略。

Read More

【分享】“用我的實驗服換到了病人服”:一位哈佛醫學院生的故事(中英對照)

“去年11月份,我在自殺未遂後住進了劍橋市的醫院急診室。我穿著病人服,坐在觀察室裡,思考著這次事件可能會如何影響到我的學業及粉碎我夢想。那學期的期中考前夕我的朋友自殺未遂,導致我的期中考考得非常不理想,但相較於無法完成這個學期的憂慮,考試沒考好根本不值得一提。雖然我很脆弱,但我卻無法想像不能從事醫藥生涯的人生….”

這是一位哈佛醫學院生的故事。

Read More

“我的小孩在大學得到新冠肺炎之後,我學到了這五件事”:一位媽媽的事後心得

“才返校兩週,我的 18 歲小孩就得到新冠肺炎。我以為我已經準備好了,但我發現有好多我還要學習的。”

Kavita Varma-White 的兩個小孩現在都在大學校園,小兒子前段間確診新冠肺炎。現在康復後,Verma-White 分享她的心路歷程以及她從中學到的五件事。

Read More

美國限制F1及M1留學生後,有人發起請願書。請願有用嗎?

在美國宣布就讀線上大學課程的國際生將無法拿到簽證之後,立刻就有人在連署網站 change.org 跟 We the People 發起請願書,希望透過連署的方式讓美國改變對國際生的政策,在不到一天之內兩邊的請願都有超過100000份連署!

但,連署請願有用嗎?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政策什麼時候會改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