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 ED 差別

ED vs. EA:怎麼挑選?

Also in: English (English) 简中 (简中)

美國大學有不同的申請政策,學生在申請時除了要巧妙的挑選合適的大學清單,還要巧妙地挑選這些學校的申請政策。對於兩種提早申請的方式,EA 跟 ED,到底要如何挑選呢?


什麼是 ED (Early Decision)?

提早決定 (Early Decision,簡稱 ED)是申請學校的方式之一,ED 的申請截止日期一般會在 11/1 至 11/30 之間,比正常申請(Regular Decision)一般的 11/30-1/1 截止日期更早。ED 的名稱中有 decision 這個字,代表學生在申請時已經決定想讀這所學校了,所以如果學生被 ED 學校錄取,學生就必須去讀,如果學生後來反悔而去讀其他學校,最壞的情況是這所學校會通知你後來想就讀的學校,跟它說你違反規定,讓它撤銷你的錄取!

因為 ED 有 “錄取必讀” 的規定,學生只能申請一所 ED 學校,以免學生同時被兩所 ED 錄取而無法就讀其中一所大學。

ED 對學校的好處是學生上了一定會去讀,所以大學錄取 ED 的學生比較有保障, ED 的錄取率也會比正常申請(Regular Admissions)高很多。

ED 大學跟等下要提的 EA 大學沒有衝突,所以學生可以申請一所 ED 以外再額外申請其他 EA 大學。

ED 的錄取結果於12月初到12月中公佈,比 Regular Decision 的三月底早三個月,讓被錄取的學生在聖誕節前夕得到大學的一份大禮!

一些學校會提供兩個 ED 的申請截止日期,即 ED1 即 ED2。ED2 通常在12月下旬或1月初截止,在2月下旬收到錄取通知信,會比RD的結果稍早。

一般來說,如果你的夢想學校有提供 ED 申請,學生會選擇讓它為學生的 ED 學校,但另一種申請策略是比較保險一點,把 ED 的名額留給錄取率高一些些、但錄取之後還是會很開心能去就讀的學校。


什麼是 EA (Early Action) 和 REA (Restrictive Early Action)?

提早行動 (Early Action,簡稱EA),又稱提早申請,提供了比 ED 更大的靈活性。相較於 ED,如果EA 學校錄取你,你有權利選擇是否要就讀那所學校。

請注意,一些學校的 EA 政策是限制性的 Restrictive Early Action (REA)。像是哈佛,普林斯頓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等一些學校採取的就是 REA 的提早申請,這意味著你如果提早申請了這些學校,你就不能同時申請其他所學校的 EA 或 REA ,但你可以申請其他學校的 ED。EA 申請表的截止日期通常在 11/1 至11/30之間,結果於12月公佈。

因為提早申請可能可以展現學生想讀這所學校的意願,所以大學一般會比較喜歡錄取 EA 的學生, EA 的錄取率會比正常申請(Regular Admissions)高不少。

與ED不同的是,如果你被 EA 的學校錄取,你沒有一定要就讀,你可以等到你的RD結果出來並做出最終決定。 但是,請務必在回應截止日期5月1日之前下定決心。 從過去來看,一些著名的大學通過ED / EA接受更高比例的申請者。 對於所有八所常春藤聯盟學校,早期的錄取率從耶魯的15.5%到達特茅斯的27.9%的最高水平,而總體錄取率(早期+正常)都低於14%。 基於這些,有人可能會認為儘早申請可以使您受益匪淺。


ED v.s. ED1 v.s. EA v.s. EA1 v.s. EA2 v.s. REA

以下是 ED、ED1、ED2、EA、EA1、EA1、及 REA 的總整理:

ED/ED1ED2EA/EA1EA2REA
截止日期11/1 ~ 11/1511/15 ~ 2/111/1 ~ 11/1511/15 ~ 2/111/1 ~ 11/15
結果通知日期12月初 ~ 12月中2月初 ~ 4月初12月初 ~ 12月中2月初 ~ 4月初12月初 ~ 12月中
綠取率比 RD 高?
如錄取是否必須就讀
可否同時申請其他相同政策的學校

這麼多不同的政策,學生要如何決定一所學校要用哪種申請策略?

我們建議我們的學生照下面這些步驟:

1. 如果你的夢想大學提供ED,並且你100%確定你進了一定會去讀,那那所大學就是你的唯一 ED。

2. 如果你申請的大學有提供 ED,它雖不是你的第一志願、但你去讀也會蠻開心的,你可以申請這間大學為 ED。

3. 如果你申請的大學有提供 ED,但到時候如果上了其他學校會懊惱被這所 ED 學校綁住,就不要申請它的 ED。

4. 你想申請的大學如果有 EA 可以選,就選擇 EA,不要選擇 RD。

簡而言之,因為 ED / EA 的錄取率會比 RD 高,能盡量申請 ED 或 EA 對你絕對是有利的!


延伸閱讀:

Also in: English (English) 简中 (简中)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