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體報導指出「參加OSSD的學生成功錄取美國頂尖大學」,這樣的說法,引起不少家長關注與討論,好奇 OSSD 是不是進名校的捷徑,還是機構的噱頭?
Ivy-Way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幫助家長釐清幾個常見但容易被誤解的重要觀念,讓大家能以更理性、準確的角度看待 OSSD 和美國大學錄取之間的關係。
什麼是「雙聯學制」?簡單了解 Dual Enrollment
所謂的「雙聯學制」(Dual Enrollment Program),是指學生在就讀一所主高中的同時,也同步修讀另一所學校的課程,並可取得第二張成績單或文憑。這類課程在國際學校與升學導向的台灣高中越來越常見,常見的類型包括:
- OSSD(加拿大安省高中學制)
- 桃園美國學校的 APDP(AP Dual-enrollment Program)
- 部分 IB 與 A-Level 海外高中的同步課程
在桃園美國學校的 APDP 雙聯課程中,學生白天會在自己的主高中上課,晚上與週末再線上或實體參加桃美開設的 APDP 課程,並額外抽時間完成功課。這樣的安排讓課程內容維持了原本的完整性與深度,成績也是真實反映學生的努力與表現。因為課程紮實、作業負擔重,學生通常一學期頂多只能修兩門課,無法像桃園美國學校的全職學生一樣整天在校上課、修滿畢業所需的所有學分。所以,學生可以拿到「正式成績單」,但不會取得桃美的「畢業證書」。
學生在大學申請時,申請表上仍會以主高中為核心學校,主高中的成績單與課程難易度是大學審查重點。雙聯學制的課程與成績,在大學申請表上通常會被列為「同時修讀的其他課程(Concurrent Enrollment)」或「第二學校」,作為補充資料呈現。
即便如此,只要學生在這些課程中表現出色,這些真實、具挑戰性的成績與課程內容,依然能在大學申請中成為強而有力的加分項目。
什麼是 OSSD? 快速了解加拿大安省高中學制
OSSD(Ontario Secondary School Diploma) 是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的高中畢業文憑,相當於當地學生完成 12 年級後所獲得的學歷證明。
在台灣,OSSD 也會以「雙聯學制」的方式提供。學生在本校(例如台灣的高中)就讀的同時,也修習另一所加拿大高中(如 Blyth Academy 或 Ontario eSchool)的線上課程。這代表:
- 學生需要同時完成兩套課程要求(主高中的學業 + OSSD 課程)
- 修完後可以獲得兩張成績單與兩張文憑
- 在申請大學時,主高中的成績為主體,OSSD 成績為附加資料
不過因為大家都知道,學生在主高中本來就已經課業繁重,雙聯學制本質上與一般全職高中的學業結構非常不同。
以加拿大當地的 OSSD 為例,加拿大本地的學生在高中四年中,每學期通常要修習 3–4 門全學期制的課程,全年下來會完成 6–8 門課,總共 30 門課才可畢業。但當 OSSD 被拿來設計為「雙聯學制」課程時,為了不與學生的主高中時間跟課業量衝突,課程安排常常會大幅縮減:
- 有些學生只修幾門 OSSD 課,就能拿到所謂的「畢業文憑」
- 上課時數遠低於一般高中課程(Blyth Academy Online的課程沒有任何上課時數)
- 課堂要求以簡化為主,甚至大量依賴學生自學或完成制式作業(Blyth Academy Online完全是學生自主學習、自己找時間在家考試)
- 評量標準鬆散,有的還會灌水給分,讓學生只要交出作業、通過簡單測驗就能拿到高分與畢業資格
部分單位會為了招生與商業利益,刻意營造「課程輕鬆、成績好拿、名校好進」的錯誤印象,讓家長以為加入後學生不用努力就能進名校,吸引家長報名。學生確實可以在這樣的「灌水課程」裡短時間內「完成全部課程、拿高分、順利畢業」,但學生課內壓力這麼大、課後排這麼多課外活動、又能線上兼顧加拿大全職學生的課業,拿到近 4.0 GPA 這件事明顯不符合邏輯,因此前段時間新聞就爆出台灣黑心仲介騙賣加拿大線上OSSD高中學位,導致台灣上百位高中生受騙的事,安大略省高中文憑 (OSSD) 已成為美、英、澳、港等名校的黑名單,其中澳洲雪梨大學更將布萊斯線上高中 (Blyth Academy Online) 列為不認可學校。
當然,這樣的課程除了對申請全球大學沒幫助,這樣的學習內容也不會對學生本身有幫助、不會對學生的大學預備有幫助、更不用說教育學生「花錢就可以拿灌水的成績,走捷徑進名校」對他們三觀的影響了。
這篇關於 OSSD 學生申請上名校的新聞是什麼?
今日有媒體報導指出,加拿大安省認可的 OSSD(Ontario Secondary School Diploma)雙聯課程,成為台灣學生申請國際名校的新捷徑。文章以 Blyth Academy Online 為例,強調該校在台灣的 OSSD 雙聯畢業生成功申請到多所國際頂尖大學,例如美國的華盛頓大學、賓州大學,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UBC,英國的伯明罕大學、巴斯大學,以及澳洲的雪梨大學等。
文章中也提到,參加 OSSD 課程的學生不僅能取得文憑,還可透過暑期學分班體驗加拿大文化、參加夏令營、參觀景點等,進一步拓展國際視野。最後,該校更駁斥外界對其課程含金量與升學效果的質疑,強調所有課程獲得加拿大官方認證,並計畫深化與台灣的合作。
深度分析:這篇報導內容哪些正確?哪些有誤導嫌疑?
這樣的報導看似充滿吸引力,但當我們以國際大學申請的專業角度來看,就會發現其中其實存在不少邏輯混淆與可能誤導家長的地方。以下是我們對這篇文章的逐點分析。
文章中正確的資訊包含:
- OSSD 確實是加拿大安省認可的課程學程(之前 OSSD 文憑造假的新聞是針對Blyth Academy Online高中,不是所有有 OSSD 的高中都造假)
- 合理可以相信新聞所說,歷年到現在有將近30位有參加 Blyth Academy Online 的 OSSD 學生確實有上那些名校(不是今年有30位,新聞也沒說今年有幾位)
不過,文章裡也包含了下面3個非常重要,但容易造成混淆的資訊:
1. OSSD 是加拿大的一個教育學制,之前的「造假」新聞只是其中一所高中
之前新聞報出「OSSD文憑造假」的新聞時,很多家長覺得是所有 OSSD 的文憑都有問題,但當時新北市教育局也有發新聞稿對外澄清,新北公立高中的合作 OSSD 高中是加拿大卓越國際學院 (OIA),不是 Blyth Academy Online,經教育局調查,有5所高中曾個別與 Blyth Academy Online 進行接洽,僅北大高中學生曾提供布萊斯學分證明作為申請資料之一。
因此,當時的造假新聞只是在說 OSSD 學制的 Blyth Academy Online 有文憑造假的情況,不是所有 OSSD 學制的高中都有造假,Outstanding International Academy 就不是新聞裡的那所高中。
2. 這些 Blyth Academy Online 的 OSSD 學生不是「因為 OSSD 而被錄取」,OSSD對學生的幫助非常可能不大,甚至是0
這篇新聞最根本的誤導,背後的觀念是家長常忽略的。
無論是哈佛、MIT、NYU 或 UCLA 或任何美國大學,在發出錄取通知時從來不會告訴學生「你是因為某個特定項目而被錄取」。學生也不會收到一封信說:「你被錄取是因為你的 GPA 4.0 加 SAT 1600」或「你有奧數冠軍所以我們決定錄取你」,事後家長、學生、機構在說「他就是因為做了__才進這所名校」都是後話,從結果去斷定原因,都是不嚴謹的揣測。
不只不能說因為 OSSD 而錄取,也沒有人能斷言:「他們進名校的大功臣是 Blyth Academy Online 的 OSSD文憑」,因為世界大學錄取不是這樣運作的。
如果某學生參加了 Blyth Academy Online 的 OSSD,後來被名校錄取,這頂多是「他剛好參加這所高中的 OSSD、也剛好被錄取」,但我們不能反過來說「就是因為 OSSD,所以才被錄取」。這種推論,就像說:
「周杰倫跟林俊傑小時候都喜歡打籃球,所以打籃球就會大大增加成為華語歌星的機率」
或者「Mark Zuckerberg 在大學常去一間叫 Pinocchio’s 的店吃 pizza,後來創辦了 Facebook,所以去那裡吃 Pizza 會大大提升創辦像臉書這樣的公司的機會」
這些顯然都是不合邏輯的。
美國跟加拿大大學錄取是一個整體評估:每位學生的申請表中會包含成績、課外活動、推薦信、文書、背景、學校環境等諸多元素,大學會依據整體條件來判斷這位學生是否適合他們的校園。
唯有兩種情況下,學生才可以非常明確知道被錄取的「原因」:
- 與大學有明確協議的高中或課程體系
某些高中與美國某大學有「直升協議」,學生只要在該高中畢業即可保送入學。這種情況就可以說:「因為上了這所高中、拿了它的畢業文憑,所以上了這所大學」。 - 參與以考試為唯一依據的制度
像是台灣的學測、指考,只要考試分數達到門檻,就能進入特定大學跟科系,這也能直接對應。
甚至,再更進一步說,雖然近 30 位學生有上 Blyth Academy Online 的 OSSD 課程是事實,但學生在申請時甚至是否有把 Blyth Academy 的課程寫在申請表上?這沒有人能知道,只有學生自己才會知道,更何況其影響力了。直接把「Blyth Academy Online 的 OSSD」跟「進名校」之間牽上關係會跟把「周杰倫打籃球」跟「成為華語歌星」牽上關係一樣,都非常不謹慎。
3. OSSD 等雙聯學制在申請中也只屬於「附加資訊」,不是學生的「主高中」
OSSD 在台灣或其他國家推行幾乎是以「雙聯學制」的方式。學生在自己的主高中上課、生活、參加活動的同時,也同步修習另一所加拿大高中的線上課程。雖然完成後可獲得該校的高中文憑(如 Blyth Academy),但重要的是:學生在申請大學時,主高中(而不是OSSD)還是主體。
美國大學的申請表會讓學生列出下面這兩種不同的學校:
- 主要就讀的高中(primary/current school)
- 同時修課的其他學校(secondary school or other coursework)
之前我們有做過 Common App 大學申請表的手把手填寫教學影片,下面這個片段有介紹 Current or Most Recent Secondary/High School (18:41) 以及下面 Other Secondary/High Schools (20:34) 的差別,Blyth Academy Online 跟桃園美國學校的雙聯學制就會寫在後面這個欄位:
主高中的成績單、推薦信、課程的難度(rigor)才是最重要的審查依據。OSSD 所提供的成績單與文憑,充其量是一項加分資料:如果表現優異,可以成為補充說明學生學術能力的佐證,但不是主體。
這就像一個學生在台灣念建中、附中,但也同步修桃園美國學校 APDP 雙聯制課程,你不會說「這位學生是桃美的畢業生」,而是說「他是建中畢業的、同時又有在桃美正式上課」。
因此, Blyth Academy Online 的 OSSD 對這些學生的幫助很可能不大,可能甚至沒有,但在沒有學生的完整資訊,我們只能說學生剛好有上 OSSU,也有剛好進這些名校,他們也剛好是台灣人。
與其說「OSSD學生上了美國名校」,新聞標題怎麼下會更嚴謹?
這篇新聞的標題忽略了申請的結構。一名學生的錄取結果,是來自他整體的申請表以及學生這個人,這包含他的主高中的課程表現、課外活動、老師推薦、雙聯制課程、暑假規劃、個人故事及作文、主修及未來方向、面試等,還有學生的家庭背景、生長環境等。
就算這近30位學生有拿到 Blyth Academy Online 的畢業證書,這也只是整體拼圖中的一塊。若說他能上名校是因為 OSSD,就像是你看了一張 1000 片拼圖中的其中一片,就說「就是這片讓拼圖完整」,明顯失衡。如果真的要說誰讓這位學生進了某所大學,與其說「學生透過OSSD,而上了名校」,更應該說「學生透過過去4年整體的努力跟正確的申請策略,而上了名校」。
OSSD 等雙聯學制的「加分點」及定位是什麼?
希望家長讀到這裡沒誤會,以為我們在否定 OSSD 及雙聯學制課程的價值!Ontario 當地的 OSSD 課程設計良好,對善用該學習機會及資源的學生來說確實有幫助。
OSSD 及雙聯學制課程適合是給下面這些學生,而且對他們在申請大學時有很大的加分點:
- 補足主高中沒有的課程(如:國內高中沒有經濟學,透過雙聯學制課上 AP 經濟學)
- 展現更多元的學術能力(如:在學校只能上到 5 門 AP,課外透過雙聯學制再多上 3 門 AP 課)
- 如果台灣體制的學生想透過英文為母語的 OSSD 或雙聯學制課程了解西方課程的授課方式及邏輯,提早為出國讀大學做準備
- 透過全英文課程增加英文能力
- 對學習有一定的熱忱跟積極性(這個「個性」是大學加分項),所以想上更多真實的課
但如果某個課程或服務被包裝成「名校保證通行證」,那就需要提高警覺。真正重要的,是整體規劃、長期準備,以及對學生的深度了解與個別化策略。
如何判斷 OSSD、APDP… 等課程對升學的價值?
我們建議家長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 這項學制或課程,是否真正符合我孩子的特質與需求?
- 它是否為我的孩子在申請表上加分,還是只是跟風參加?
- 我是否聽到的訊息來自中立、具備專業判斷力的來源?
如果你還在猶豫是否參加OSSD、APDP、IB等雙聯課程,我們可以提供中立專業的建議,Ivy-Way 顧問團隊多年來專精於國際學生申請美國名校,我們協助學生全盤分析申請背景,包含:
- 評估學生是否適合參加 OSSD 或 桃美的APDP 等雙聯學制?
- 分析目前主高中的課程與申請競爭力
- 規劃長期課程與升學策略
- 同步提供文書、面試、推薦信、學生活動等全套申請輔導
申請大學是一場長期而複雜的旅程,了解遊戲規則,才不會因為單一機構的錯誤資訊或說詞而做出影響學生三、四年學習方向的決定。
透過透明、完整的資訊及謹慎的全盤規劃,Ivy-Way 的升學顧問可以協助學生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升學策略。歡迎聯絡我們,預約免費的一對一升學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