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國留學,卻不知道該選哪一國?是美國的自由探索?英國的快速專業培養?還是加拿大的高性價比與移民友善政策?越來越多學生不再只鎖定一個國家,而是同時申請美國、英國與加拿大大學,大大提升錄取率與未來選擇自由!不過三個國家的制度大不同,從申請時程、文件格式到學制都有明顯差異,稍有不慎就容易混淆甚至錯過截止日。
要同時申請絕對不能「邊走邊看」,必須事前做好時間管理與策略規劃。這篇文章帶你一文掌握:
🔸 美國、英國、加拿大三國的申請系統的核心差異
🔸 各國所需要準備的文件與考試要求
🔸 如何安排最佳時間軸,避免撞期於混亂
🔸 最常見的申請地雷與誤區分析
🌍 為什麼選擇多國同申?多元申請的 3 大優勢
✅ 1. 錄取率更高,風險分散
每個國家的招生標準不同,強項也各有千秋。你可能在美國受到青睞,但英國的頂尖學校看重的學術傾向或許更符合你的專業方向。同時申請三國,能增加更多匹配機會,讓你更有可能被心儀學校錄取。
✅ 2. 選擇多樣,更有彈性
一旦獲得多國大學的錄取,你可以根據當時的生活狀況、預算、政治氣候和移民政策等因素來決定最終的去向,給自己更多選擇與保障。
✅ 3. 訓練時間管理與書寫能力
雖然申請工作量較大,但這也是未來大學生活的提前訓練,幫助你提升跨文化適應能力與規劃技巧。
📊 三國申請系統總覽比較表
雖然美國、英國與加拿大的申請制度都各自獨立,但只要掌握核心精神與準備方向,就能有效率地一次完成三國申請。以下幫你整理三國的關鍵比較:
項目 | 🇺🇸 美國 | 🇬🇧 英國 | 🇨🇦 加拿大 |
---|---|---|---|
申請平台 | Common App / 各校網站 | UCAS 統一系統 | 各校網站 / OUAC(部分集中) |
推薦信 | 2–3 封(老師 + 輔導) | 通常 1 封老師信 | 部分學校與科系需要 1 封 |
申請文書 | 一篇主文書 + 各校補充題 | 一篇 Personal Statement,專注學術 | 多數不要求,頂大或特定科系會要求短文 |
入學考試 | SAT / ACT(部分學校恢復) | 不需要 | 通常不需要,可用學測/指考 |
語言檢定 | TOEFL / IELTS / Duolingo | IELTS 為主 | IELTS / Duolingo 普遍接受 |
面試 | 少數名校(如常春藤) | 僅牛劍、醫學、法律等科系需面試 | 罕見 |
學制與費用 | 多為 4 年,學費較高但獎學金多 | 多為 3 年(碩士 1 年),費用中等 | 多為 4 年,學費相對便宜,移民機會佳 |
📌 各國申請內容雖然有些重疊,但重點差異明顯,不可混用。舉例來說,美國 Essay 要展現個人特質與轉折經歷,英國 Personal Statement 則需 academic-driven,聚焦科系知識與學習動機;而加拿大很多學校只看 GPA 成績與語言分數,申請程序相對簡化,卻仍要注意不同科系的特殊要求。
🧾 三國申請流程與所需文件一覽
🇺🇸 美國申請重點
核心精神:全人發展、個人故事
- 主文書(Personal Essay):Common App 題目(如挑戰、轉折、價值觀)
- 補充題目(Supplementals):每間學校個別提問,如 “Why this school?”
- 推薦信:兩封老師、一封顧問(有時)
- 課外活動表:重質也重量,展現熱情與持續投入
- 考試:部分頂大恢復 SAT/ACT,建議提早準備
🇬🇧 英國申請重點
核心精神:專業導向、學術潛力
- Personal Statement:學術動機最重要!80%以上篇幅講專業知識與志向
- 學校預測分(Predicted Grades):若為 IB/A-Level 需提供
- 推薦信:通常 1 封老師信即可
- 面試:僅限牛津、劍橋或醫學、法律等科系
- 科系選擇固定:不可跨領域申請(如不能同時申請工程與心理)
🇨🇦 加拿大申請重點
申請系統各校獨立,需個別送件
核心精神:學術成績為主,簡化申請流程
- GPA 成績單:多數學校重視校內平均分
- 不一定需要文書與推薦信,但頂尖學校(如 UBC, Toronto)部分科系會要求
- 可使用台灣學測/指考成績(視校別與科系而定)
📅 三國申請時間表怎麼抓?
想要三國都申請,提早規劃是關鍵!我們來看看常見的時間軸安排:
🗓️ 高一~高二(G10~G11):
- 📚 建立課外活動經歷(美國特別重視)
- 🎓 確定未來興趣與目標科系
- 📝 開始準備語言檢定(TOEFL / IELTS)
🗓️ 高二升高三暑假:
- ✍️ 美國 Essay 構思與寫作
- ✏️ 草擬 UCAS 的 Personal Statement
- 📑 準備推薦信名單與聯絡老師
🗓️ 高三(G12):
- 9 月:英國 UCAS 開放申請
- 10 月中:牛津、劍橋與英國醫學科系 UCAS 截止
- 11 月~1 月初:美國早申 / 常規申請截止
- 1 月中~2 月:加拿大多數大學申請截止
✨ 小提醒:三國有不同的 deadline,不建議用「一次送出」的思維規劃,要各別檢查校系與獨立截止日!
🚧 三國申請策略與地雷提醒,一次搞懂別踩雷!
美、英、加三國申請方式看似可以同時進行,但背後的「申請思維」其實完全不同,若用同一套邏輯準備,很容易踩到地雷,影響整體申請成果!
✅ 申請策略小提醒:
- 美國申請:著重「全人發展」,文書要展現個人故事、價值觀、挑戰與成長經歷,讓招生官「認識你是誰」。
- 英國申請:專注「學術動機」,Personal Statement 必須展現對科系的理解、相關經驗與未來學術志向,避免太多個人情感或成長故事。
- 加拿大申請:多數學校以「成績與語言檢定為主」,申請流程簡化,部分學校或科系才要求短文或補充資料。
⚠️ 常見申請錯誤地雷:
- ❌ 文書共用:「同一篇 Personal Statement 同時投三國」超級NG!三國文書邏輯不同,硬套會讓人覺得離題或不專業。建議針對相同主題,寫出三個不同版本。
- ❌ 選校太貪心:尤其英國最多只能申請五間(UCAS 限制),需要策略選擇。同時,美國補充題太多,無法應付時容易品質下降。
- ❌ 忽略時間重疊:10 月 UCAS 截止,11–12 月美國早申請,加拿大同步開放,建議從高二下學期開始規劃行程表或請顧問協助整合。
- ❌ 只看排名,不看制度:美國大學注重通識探索,英國則是第一年就進入主修;有些學生適應不了跳得太快的學制或課業密集度。
📌 建議提早規劃,針對不同國家設計專屬申請策略與文書架構,不僅能提升申請成功率,也能展現出你對申請制度的理解與準備程度!
💡 三國聯申怎麼分配才有效率?申請策略 + 管理工具一次掌握!
想同時申請美國、英國與加拿大,不代表每間學校都要丟一份,而是要策略性分配申請心力與時間,才能有效率又不 burnout!
🎓 建議申請數量(依個人背景可調整):
- 🇺🇸 美國:5–8 所(含早申與常規)
- 🇬🇧 英國:3–5 所(透過 UCAS 同步送出)
- 🇨🇦 加拿大:2–4 所(聚焦熱門大學如多倫多、UBC、麥馬)
🎯 多國申請 4 大實用技巧
- 設定主力國家,其餘為輔助選項
👉 例如主攻美國名校,英國與加拿大則選擇 2–3 所當備案,減輕準備負擔。 - 共通文件提早準備好
👉 如成績單、TOEFL/IELTS、活動履歷等可先統整,減少重複製作與上傳壓力。 - 善用表格整理申請進度與各校需求
👉 建立個人化「申請追蹤表」,記錄以下欄位:- 學校與科系名稱
- 申請截止日
- 所需文件與送出方式(平台、郵寄等)
- 當前進度(已送出、待補件、面試邀請等)
📂 推薦工具:Google Sheets、Notion、Excel,根據習慣自由客製。
- 請顧問幫忙檢查整體邏輯與排程
👉 有人幫忙 double-check,更能避免撞期、格式錯誤或文件遺漏。
📌 選擇國家 ≠ 限縮未來,而是打開更多選項!
三國申請不是更累,而是更聰明的策略。只要提前規劃、掌握系統差異與時程安排,你就能站上世界舞台,有更多選擇、更好錄取率,甚至找到最適合你發光發熱的大學!
🧭 不知道該怎麼規劃?找 Ivy-Way 顧問就對了!
三國同時申請聽起來有點複雜對吧?其實,只要有正確的規劃與引導,就能有條不紊地一步步完成申請。Ivy-Way 顧問團隊成功協助學生拿到美國、英國、加拿大等頂尖學校的錄取通知。
🎯 Ivy-Way提供68項專業升學輔導服務,這些服務能根據你的具體需求量身定制,幫助你制定適合的申請策略。我們可以幫你:
- 客製化規劃三國申請策略
- 分階段整理時程與文件
- 一對一修改美國文書、英國 PS
- 挖掘最有力的課外活動與亮點履歷
👉 立即預約免費諮詢:請立即填寫免費諮詢表、直接聯繫我們安排諮詢服務或是報名我們的升學輔導顧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