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so in: 简中 (简中)
上週,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發布300多位大學入學辦公室主任連署的公開信,”在危機中,關懷很重要:大學入學主任對COVID-19的回應” (“Care Counts in Crisis: College Admissions Deans Respond to COVID-19”)。在這封信中,300多位主任跟學生分享在疫情的影響下,大學今年在錄取學生時最在意哪些項目。我們分享公開信提到的五個重點項目,並分析它們背後的含義。
1. Self-care(自我關懷)
很多學生跟家庭會因為疫情而受到包含經濟等方面的影響,面對這樣的困境跟壓力,學生的心跟時間可能都必須花在跟疫情相關的事情。入學委員要學生對自己好一點。
白話一點,這是什麼意思?
大學希望學生量力而為。今年全世界的學生都因為疫情而處於不同的劣勢,這個劣勢跟以往的學生相比是不公平的,所以這個 self-care 的意思是學校不會拿今年的學生跟以往的標準相比,而是會考量學生如何克服這樣的劣勢環境,學生也不要因為想要達到歷屆學生的標準而硬撐。
2. Academic work(課業表現)
學生這段時間的課業很重要,但因為很多家庭裡的情況,大學了解很多學生在這時候會在學業上遇到困難。學校在評估學生的學業表現時會考量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會以學生在疫情前的學業表現當評估重點。如果學生受疫情影響而被迫改變學習計畫(包含因疫情而高中把學生的春季學期成績改成 pass/fail,學生無法參加AP/IB/SAT考試,學生無法參觀校園等等),學校絕對不會對他們做出任何懲罰。學校會考量學生的課業、學習資源、及其他身邊的資源。
白話一點,這是什麼意思?
從疫情前到現在,我們一直跟學生強調,別人說 “學校最在意SAT/GPA/課外活動” 這件事是錯的,學校最在意的是 “學生在學生的情況下厲不厲害”!美國大學評估學生的方式是 “holistics admissions”(綜合考量),會依照每個學生的情況去考量這位學生厲不厲害。
什麼意思呢?
在沒有世界疫情的正常情況,這一般代表種族或經濟條件等方向。舉例來說,一位住在貧困區、父母離異的黑人學生在學習上可能會比一位住富人區、父母都是PhD博士的亞裔學生還少很多機會跟資源。因此,如果兩位學生的SAT分數都是1500,那位黑人學生在他的生活條件下會比那位亞洲學生還來得厲害,所以如果學校要從其中挑選一位學生,學校很可能會挑選那位黑人學生,因為他在一個比較劣勢的環境還能跟那位亞洲學生有相同的成就。這跟在亞洲的傳統觀念 1500=1500 完全不同。
今年雖然有疫情,但台灣因為防疫做得算非常成功,台灣高中生的學業不至於受到太大的影響,但美國的高中生全部都無法正常地完成實體課業。因此,如果美國學生跟台灣學生的 AP 生物課都拿到 B,大學入學委員會更原諒美國的高中生,台灣的學生可能沒有理由表現不好。
3. Service and contributions to others(對他人的服務及貢獻)
疫情下,大學在意學生有沒有願意為他人貢獻的本質,尤其是在學生的條件允許之下。今年因為疫情,有些學生可能要克服壓力跟其他困境而只能有心跟時間照顧自己,但疫情之下也有很多人需要得到幫助,包含課業輔導、照顧年長者、及食物的運送等等。在疫情期間能為需要幫助的人做些事情是學生利用時間很好的一個方式。
大學也在意學生貢獻自己在跟疫情沒關係的方面,包含環境保護、對種族不公出聲或出力、防止霸凌… 等等。大學沒有要學生一定要做新的project(如創立設團)或在這些活動中當領導者,學校想要學生能夠真心的付出,去做有意義的事情幫助別人,包含寫鼓勵信給前線人員,關照需要幫助的獨居鄰居等等。學校在評估學生的貢獻跟服務時會考量學生的情況以及所遭遇的困境。同時,大學在意學生在做這些貢獻時有沒有對自己、身邊的環境、或國家有更深層的認識。如果學生在這段時間因疫情而無法做出任何貢獻,大學也不會因此懲罰學生。
白話一點,這是什麼意思?
每年都會有一些機構以 “幫助弱勢國家,增加升學錄取率” 為噱頭讓學生付高額費用參加義工活動,像是我們常提到的一大地雷,去柬埔寨做 “義工”。
在傳統亞洲觀念,大家重視表面,所以(以前)在台灣很多人非常重視證照,每個技能都一定要考到一張證狀來證明自己的能力,連 Office Word,打字,印表機使用都要考證照。在美國的教育,大學重視的是內涵、實際能力、跟態度。
什麼意思呢?
在入學辦公室裡,入學委員在看完學生的申請表之後會給學生一個 “個性” 分數(”personality score”)。很多學生跟家長誤會大學要的是什麼,以為如果學生的申請表裡充滿不同的 “義工活動”,最好是到貧困國家去做,這樣就能展現學生的善心。但其實,這個舉動不但不能表現出善心,在大學的眼中這是很偽善,扣分的一件事!(我是哈佛大學的面試官,如果我們遇到一位跟我說一個非真心去做的義工活動,我們會給學生一個非常非常低的個性分數)
大學要的很簡單:學生要發自內心,去幫助自己想幫助的人。常人可以相信一個高中生想花時間照顧對他好的老奶奶鄰居,但沒有人會相信一個高中生想大老遠跑到沒去過的柬埔寨、去幫素不認識的工人蓋需要經驗跟超過兩週時間才能蓋好的房子。
大學要的是都一直是學生的真誠,就這麼簡單。
4. Family contributions (家庭貢獻)
學生太常誤會以為大學更喜歡學生做高大上卻短暫的 “義工服務”,而相對不重視學生對自己的家庭做出更耗時、更深層的貢獻。平時,學生可能會需要照顧自己的弟妹,照顧生病的親戚,或打工維持家計,大學知道在疫情這段時間學生有可能會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的家庭上。如果學生在申請表上可以提到在家裡有哪些事情是需要花時間幫忙的,這樣子的活動絕對會幫學生加分。
白話一點,這是什麼意思?
延續剛剛的第三點,大學要的是學生的真誠付出。很多學生的家庭受到疫情的影響,這時候如果學生花時間幫忙家裡分擔一些責任,這個很成熟、有意義的活動就會加很多分。
即使在沒有疫情的情況,如果一個學生 “為了大學錄取能加分” 跑去柬埔寨蓋房子而不幫忙爸媽在他們工作時照顧家裡的小弟弟或小妹妹,這是多麼自私的舉動,這樣的學生就會被大學扣很多個性分數!
5. 課外活動及暑期活動
如果學生這段時間無法參與課外活動及暑期活動,學生不會被懲罰。大學也知道很多學生的課外及暑假計畫都因為疫情而受了影響或被迫取消,所以入學委員能夠理解。每個學生的環境跟情況不同,學生的賺錢(工作)經驗及對家庭的付出都一直是大學入學委員評估的一大部分,在疫情的情況下也是。
白話一點,這是什麼意思?
春學期不在學校上課的學生無法參加正常的課外活動,即使在台灣上課的學生可能也因疫情影響無法出國參加類似模擬聯合國的活動或體育比賽。另外,學生可能因為要花時間處理家裡的事情或因為活動取消而無法做本來要做的事。學生只要跟大學解釋情況,讓大學知道學生如何做調整,如果這個調整是合理的及令人讚賞的,大學入學委員就會幫學生加分。
總結
大學會跟學生就讀的高中詢問學校在這段時間所受的影響及學校能提供的課業資源及輔導。如果學生在學習上遇到任何困境(像是沒網路,沒安靜的地方讀書,上面提到不同的家庭情況等),大學入學委員鼓勵學生跟大學直接說明這些情況所導致的影響。Common Application 跟 Coalition Application 申請表裡也都有欄位讓學生描述疫情所受的影響。
“量力而為”、在學生環境下的課業表現、對他人的真誠付出、對家庭的貢獻、及在學生環境下的課外活動這些其實在疫情前就一直是大學評估的項目。只了解皮毛的人常常說名校一定要學生有至少1500的SAT,至少3.9的GPA,一定要有課外活動而且一定要有領導職位等等這些違背事實的建議,因為他們不了解大學要的本質:積極努力、真誠、付出及貢獻等個性。
其實,這次大學入學委員聯名的這封信只是重申一直以來都沒變的遊戲規則,並強調在全世界的學生多少都受到一些影響的情況下,”hollistic admissions” 在今年代表學校的標準可能會降低一些,學生只要量力而為,沒有一定要達到疫情前的標準。學校一直都更喜歡花時間幫家裡分擔家計、減輕父母壓力、體貼的學生,而不喜歡 “為了申請大學的履歷表” 而做一堆花俏、虛偽活動,有目的性的學生。
如果你是本來想要做表面包裝的學生,讓這封公開信當作你的覺醒信跟警告!趕快停止為大學而活,如果你不幸的因疫情而處於劣勢,盡量克服困難,把家裡照著好就好,但如果你幸運的沒有因為疫情而大受影響,你可以多觀察自己的周遭,盡量為身邊的人付出,讓你的周遭因為你而更好。
做事真誠一點,大學到時候會用錄取通知信獎勵你的!
延伸閱讀:
Also in: 简中 (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