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小孩已經開始上寫作課、備考SSAT(中學入學測驗),我們是不是太慢了?」這樣的焦慮,在許多國際學校或雙語學校的家長之間越來越常見。
不少台灣家長在孩子五、六年級時,就開始為海外升學鋪路——參加夏令營、安排英文檢定、甚至諮詢升學顧問。
但問題是:這樣真的太早嗎?還是,其實提早準備反而能讓孩子更從容?
一、焦慮的根源:怕孩子「錯過機會」
在競爭激烈的升學環境中,家長最怕聽到的字眼就是「來不及」。
尤其對於想讓孩子進入美國或英國中學體系的家庭,升學流程、申請文件、課外活動安排……都不是臨時能完成的。
不少家長觀察到「國外學生從小就開始累積作品集、領導經驗」,自然會擔心「我們是不是該更早開始?」
但焦慮往往來自「不確定」——不知道什麼是該準備的,什麼又只是跟風。
二、五年級就開始規劃,會不會太早?
這要看你怎麼定義「規劃」。
如果五年級就讓孩子上滿滿的補習班、考一堆檢定,那當然太早;但如果目的是探索興趣、培養學習習慣與英文能力基礎,那反而是理想的起點。
舉例來說:
- 五至六年級可以開始參加以英文為主的夏令營,建立語言自信與學習動機;
- 七年級再逐步增加學術挑戰,例如寫作訓練、辯論、STEM專案;
- 八、九年級時,才正式進入申請中學或大學前的準備期。
真正的關鍵不是「早或晚」,而是「該階段做對的事」。
三、真正的升學策略:從「探索」開始,而非「備考」
Ivy-Way在與許多家庭的交流中觀察到,最成功的學生往往有共同點——他們不是從五年級就拚命補習,而是提早發現自己的熱情與方向。
家長可以這樣陪孩子起步:
- 讓孩子體驗多元活動:例如短期海外營隊、社團領導、科學挑戰賽等。
- 建立閱讀與表達基礎:閱讀英文原文書、練習用英文表達想法,比單純背單字更有效。
- 了解國際教育體系:提早理解不同國家的升學路徑,能幫助家長避免盲目跟風。
提早規劃並不代表焦慮準備,而是有方向、有節奏地陪孩子長大。
四、家長該做的事:幫孩子「減壓」而不是「加壓」
升學規劃應該是讓孩子更有選擇,而不是更被綁死。
在五、六年級階段,最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維持孩子對學習的好奇與熱情。
當家長焦慮時,不妨換個角度思考:
與其問「別人都開始了,我們該不該跟上?」
不如問「我們家孩子現在最需要什麼樣的成長體驗?」
提早規劃,應該是為了「自由」,而非「焦慮」
從五年級開始規劃升學,其實一點也不早——前提是方向正確。
提早不是要逼孩子提前「長大」,而是幫他們有餘裕去探索、試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未來。
當家長能以「長期陪伴」取代「短期焦慮」,孩子的自信與能力,也會在無壓的節奏中自然成長。
如果你也在思考孩子的海外升學起點,歡迎預約 Ivy-Way 升學諮詢,讓我們陪你釐清方向、找到最適合孩子的起步時機。
立即加入 Ivy-Way 官方 Line 帳號 👉 @ivyw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