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貢獻

『社會貢獻』對美國名校有多重要?要如何透過社會貢獻獲得哈佛MIT等名校的錄取?

如果你問學生家長或市面上的美國升學機構『像哈佛、MIT這樣的美國名校最在意的是什麼?』他們可能會跟您說是學術成績、SAT考試、研究經驗、實習經驗。這些人肯定對這些名校不了解!

成績雖然重要,但在哈佛、MIT等名校的錄取決策中,還有一個關鍵因素你絕對不能忽視——社會貢獻!為什麼社會貢獻重要?有多重要?要做哪些社會貢獻才能進名校?


社會貢獻對名校錄取的重要性

在追求進入美國名校的道路上,許多人可能會把焦點放在學術成績、標準化測驗、研究和實習經驗等方面,因此有些升學機構過度強調『研究』跟『實習』的重要性,好像每位學生都一定要在高中又跟教授做實驗,又去企業做實習,才有機會上名校。

不過,我們最近訪問了20位現在在哈佛大學讀書的大學生,當中只有一位學生認為『實體的暑期研究』(不是線上的研究)是他們進哈佛的三個原因之一,而沒有任何學生在高中有相關的『實習』經驗!這意味著:以研究跟實習為核心的升學輔導服務,不是成功引導學生申請上常春藤大學的服務。

在大學的面試報告中,面試官給學校呈報的三個重要分數是學生的『個性』、『社會貢獻』、第三個才是『學術』。由此可見,名校希望招收的不僅僅是學術上優秀的學生,更是具有社會貢獻意識的個性,並且能實際付出行動、做出社會貢獻的學生。這是因為這些學生不僅僅是在追求個人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們願意將自己的能力和知識用於解決社會面臨的挑戰,並對世界做出積極的貢獻,而名校要的就是這種願意主動 serve others 的態度,透過這些行動,申請者可以展現出他們的領導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素養,這些都是名校希望看到的素質。


哈佛的使命與社會貢獻

在哈佛大學的官網,學校的 Mission (使命) 清楚的寫道:

The mission of Harvard College is to educate the citizens and citizen-leaders for our society. We do this through our commitment to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a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 education.

Beginning in the classroom with exposure to new ideas, new ways of understanding, and new ways of knowing, students embark on a journey of intellectual transformation. Through a diverse living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live with people who are studying different topics, who come from different walks of life and have evolving identities, intellectual transformation is deepened and conditions for social transformation are created. From this we hope that students will begin to fashion their lives by gaining a sense of what they want to do with their gifts and talents, assessing their values and interests, and learning how they can best serve the world.

中文的意思大概是:

哈佛大學的使命是教育我們社會的公民和公民領袖。我們希望透過我們對文裡教育和科學教育的承諾,將其轉化成力量,以實現這一目標。

從課堂上接觸新思想、新理解方式和新認知方式開始,學生將踏上一段知識的轉變之旅。通過多元化的生活環境,學生與來自不同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並具有不斷發展身份的人一起生活,這個智力的轉變得到加深,並具備改變及創造社會的環境。我們希望學生從中開始塑造自己的生活,通過了解自己的天賦和才華,評估自己的價值觀和興趣,學習如何最好地服務世界。

哈佛大學的使命聲明清晰地表明,他們的目標是培養公民和公民領袖,以應對當今社會的挑戰。這就意味著,哈佛希望招收的學生不僅僅是在學術上優秀的,還應該具有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影響力

通過參與社會貢獻的活動,學生可以展現出他們對社會問題的關心和積極改變的意願。這可能包括參與社區服務、為弱勢群體提供幫助、參與環保項目等,但學生不是一定要為弱勢發聲或參與環保項目,學生可以無私做任何幫助身邊的人的事,這都算是社會貢獻。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豐富申請者的個人履歷,還可以展現出他們的領導能力和社會影響力,這正是哈佛所看重的品質。

此外,哈佛強調了他們的教育理念,即透過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和不同背景的同學相處,學生可以獲得更深層次的智力轉變和社會轉變。這意味著,哈佛希望招收的學生不僅僅是學術上的優秀者,還應該具有多元化的視野和開放的心態,這正是通過參與社會貢獻活動所能培養的。

因此,對於想要被哈佛等名校錄取的學生,Ivy-Way 的升學顧問都一定會跟學生討論該花時間參與哪些社會貢獻的活動,展現出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影響力,進而提升他們的申請競爭力。

社會貢獻對於進入名校而言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它不僅僅是一項申請要求,更是一種價值觀和生活態度的體現。因此,如果你想要在名校的錄取中脫穎而出,不妨多花點時間參與社會貢獻活動,展現出你的獨特魅力和影響力。


MIT的使命與社會貢獻

無獨有偶,在 MIT 的官網上,學校的 Mission (使命) 寫道對社會貢獻的重要性:

The mission of MIT is to advance knowledge and educate students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other areas of scholarship that will best serve the nation and the world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Institute is committed to generating, disseminating, and preserving knowledge, and to working with others to bring this knowledge to bear on the world’s great challenges. MIT is dedicated to providing its students with an education that combines rigorous academic study and the excitement of discovery with the support and intellectual stimulation of a diverse campus community. We seek to develop in each member of the MIT community the ability and passion to work wisely, creatively, and effectively for the betterment of humankind.

中文的意思大概是這樣:

麻省理工學院的使命是推進知識,並教育學生在科學、技術以及其他學術領域,以最好地服務21世紀的國家和世界。

學院致力於生成、傳播和保存知識,並與他人合作,將這些知識應用於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MIT致力於提供給學生一個教育,將嚴謹的學術研究和探索的激情結合起來,同時得到多元化校園社區的支持和腦力激盪。我們期望在MIT社區的每一位成員身上培養出明智、創造性和有效地為人類福祉工作的能力和熱情。

MIT 的使命聲明突顯了他們對知識的推進和學生的教育,這兩者將最好地服務世界。這意味著,跟哈佛一樣,MIT也希望培養出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世界重大挑戰的學生,而這也是社會貢獻的核心意義。

因此,對於想要被MIT錄取的學生,Ivy-Way 的顧問除了會輔導學生在學術上有好的實力跟成就以外,顧問一定會要學生展現出對解決社會問題的熱情、才能、跟成果。能有觀察社會問題的洞察力,並透過你的專業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解決這些社會問題,這正是MIT希望看到的。


社會貢獻有哪些『類型』是名校喜歡的?

下面我們列舉出一些屬於『社會貢獻』的類型:

1. 社區服務

參與義工工作、貢獻自己的能力跟專業在社區的人事物,像是環境清潔、組織敦親睦鄰的活動、捐血、募款幫助附近的弱勢居民、幫助改善當地社區的生活品質等。

2. 環境保護:

參與環保活動、樹木種植、廢物利用、淨灘活動等,保護和改善周圍環境。

3. 藝術:

透過自己擅長的才藝,參與藝術表演、教其他人唱歌跳舞、透過才藝幫機構募款、幫學校製作海報等。

4. 文化推廣:

舉辦文化展(如 international day)、籌劃節慶活動、推廣台灣或亞洲文化等。

5. 身心健康:

推廣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透過行動遏止校園或性別霸凌等。

6. 知識傳遞:

把你所學的知識分享給其他人,如在學校免費提供家教輔導、開 YouTube 或抖音頻道分享知識、參與線上論壇分享你的知識、暑假開課或當助教老師等。

7. 社團或隊伍貢獻:

校內外的社團也是社區的一部分,創設團、辦活動、當社長或隊長並協助學弟妹、讓社團變得更好等,也算是社會貢獻。

社會貢獻不表示你一定要在高中做能拿諾貝爾和平獎的事情。當然,如果你在高中能拿到諾貝爾和平獎也非常好,但大學主要希望看到學生願意無私為他人付出的個性,並且希望看到學生實際付出行動,並透過這件事在社會或身邊周遭能做出一定的影響力或幫助,讓其他人因為你而更好。


成功案例分享:社會貢獻與名校錄取的關聯

進哈佛的 Desiree:創造機會,主動做讓社區更好的事

Desiree認為被哈佛大學錄取的原因:

I was a student who came from a public school in a rural area. Growing up without many opportunities, I had to design my own projects and find what I thought could be improved in my community and create my own initiatives. I think my ambition and evidence of being a self-starter was an indicator that I would be a great student, and even though I was in an area that didn’t have many resources, I did a lot of self-studying in order to get good scores and do better than my peers.

根據 Desiree 的說法,在成長過程中,由於缺乏大城市或富裕家庭擁有的資源,她不得不自己設計活動,找出她認為社區可以改進的地方,並表現出他是一位有野心、且會努力達到目標的學生。

Desiree 強調了她的自主性和自發性,特別是她在社區貢獻方面的積極行動。儘管她成長的地區缺乏資源,但她仍然能夠主動尋找改進社區的方法,並透過創建自己的自主project來實施相應的改善。這表明她具有強烈的社區貢獻意識和責任感,並願意為了他人及社區的發展和進步做出積極的努力。

這種對社區的貢獻精神在哈佛大學的錄取過程中受到特別的重視。呼應哈佛大學的宗旨,哈佛重視學生對於社區的積極參與和影響力,這反映了他們對於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領導能力。因此,相較其他成績一樣都非常優秀的學生,Desiree 的社區貢獻經歷成為她在哈佛錄取過程中的一個突出亮點,讓哈佛相信Desiree 才是學校想要找的人。

進 MIT 的Michelle:用 STEM 及機器人為社區服務

於加州就讀 Glen A. Wilson 高中的 Michelle 從小對工程很有熱情,在高中時的課外規劃就以 STEM 相關課外活動為主。她非常喜歡和同學合作打造機器人,在機器人方面也有特別的能力。

在高中時,Michelle 將 STEM 引入當地的社區跟學校,也舉辦了機器人技術展覽會,讓其他學生能參加。透過這些社區服務,Michelle 不僅培養更好的機器人技術能力,也展現了對機器人的熱忱和與校隊隊友之間的友情。他的才能跟魅力讓他被同學推選為校隊隊長,在校隊裡帶領學弟妹並為校隊付出,之後 Michelle 更代表南加州地區參加德州休士頓的世界錦標賽,獲得了佳績。

從 Michelle 的高中故事,我們看到 Michelle 對 STEM 跟機器人的熱愛,透過 STEM 跟機器人,Michelle 展現了 MIT 使命裡提到的,想看到學生為 “betterment of mankind” (為人類福祉工作) 而付出貢獻。Michelle 展現了學術上的實力、對 STEM 和機器人的能力及興趣、以及對隊友跟所在環境的貢獻,Michelle 最後能被 MIT 錄取也是非常合理的事!

進 Duke 的 Anna:透過 IG 推廣她對環境保護的使命,並為地球做出貢獻

在輔導前,Anna 跟 Ivy-Way 顧問 Alex 提到她對環境保護的熱忱以及她希望在大學主修環境科學的目標。一開始,11 年級的 Anna 對於他在兩年多前創立的非營利機構 Paper Reimagined 感到驕傲,認為這將是她申請表上的一大亮點,因為這是她對環境保護及社區貢獻的表現。

雖然 Paper Reimagined 有一個很好的宗旨,鼓勵學生廢物利用及推廣回收的重要性,但它只有設立在3所學校,並且一共就只有大約30位學生參與。雖然『有』社區貢獻,但社區影響力可見是非常小的。

我們常形容 Ivy-Way 的升學輔導服務是『Make your wishes come true』,因此在一開始,Alex 就跟 Anna 提出社團影響力不夠的問題,並請 Anna 說,她希望社團在年底申請大學時成為怎樣的社團,而 Anna 想了想之後說,”希望拓展到越多學校越好… 就50間好了… 哈哈”

Paper Reimagined經營了2年多拓展到共3所學校,要在不到一年內拓展到50所學校肯定是一件難事,不過 Alex 顧問每週跟 Anna 線上 meeting 時就會討論不同拓展社團的策略,從20所、30所、40所、最後真的在暑假後達到『50所學校』的目標,IG上的追蹤人數也從一開始的40人到現在的1260人:

Paper Reimagined 一直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環境保護社團,但在現在達到50所門檻之後,他才是個多少有些社會影響力的社團,大學透過 Paper Reimagine 的成長看到 Anna 對環境保護的熱忱以及保護地球的人生目標,Paper Reimagined 也是她在申請表上的一大亮點以及她大學作文的主題。因此,她不意外的在12月就被她心目中的第一學府,杜克大學 Early Decision 錄取。


如何透過『社會貢獻』跟『自主活動』獲得名校錄取?

Ivy-Way顧問的藤校跟top 20學歷背景非常重要,這代表我們的顧問親自經歷過升學的過程,清楚知道哪些社會貢獻等活動是大學想要的,在高中時期親自做過這些活動,並獲得名校的認可。同時,Ivy-Way顧問知道不是每位學生都要做『科學研究』跟『實習』,所以在輔導學生時會知道適性發展的重要,尤其是發現合適學生的社會貢獻跟自主活動,讓學生有自己獨特的特色。

在Ivy-Way的 68 個升學輔導服務項目裡,其中一項就是『社會貢獻活動選擇及輔導』,輔導學生找到合適自己的社會貢獻活動。這個活動可能是義工、社團、或上面提到的那些社會貢獻的類型之一,與學生選擇出合適的社會貢獻活動之後再輔導學生執行,做出對社會真正有意義的事。

對於一些學生來說,要做的是『自主活動』,從自主活動裡表現出學生自己的主動性、內驅力、執行能力、領導能力等。這個服務則是在我們的升學輔導裡第 #25 項的『自主活動舉辦及統籌輔導』,顧問會先評估哪個是學生合適的自主活動:是在學校舉辦 TEDx 演講嗎?還是展現自己的音樂才藝,舉行一個募款音樂會?還是要參加一個夏令營,或自己舉辦一個夏令營?透過這個輔導項目,學生就能得到最好的答案:

最後,如果學生希望像 Anna 這樣,做屬於自己、針對自己興趣規劃出獨一無二的 passion project,那服務項目裡的 #28『背景提升:Passion Project 興趣活動規劃及執行』應該就會很合適!這是一個一整年的規劃,從一開始分析學生背景,討論合適的項目(是參加夏校,還是實習,還是研究,還是其他?),制定活動細節跟時間表,定期與學生跟進,隨時做調整,在發表這個project之後輔導學生在履歷表上如何呈現這個活動在申請表上,這樣深度的規劃可以確保這個活動在學生的申請表上不是最重要的亮點,也會是第二重要的亮點!

學生可以選擇單項服務,選擇其中一兩個服務進行,但如果學生是報名 Ivy-Way 的『全套升學輔導』則會包含上面這些服務,並且無限次的討論跟輔導。

Anna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能把她的社團從 3 所學校快速擴張到 50 所學校,想像如果 Anna 多一年,從 10 年級就開始,那他會有一共兩年的時間可以在顧問的輔導下做這個 Paper Reimagined 的 passion project,是不是有機會拓展到 100 所學校?

如果 Anna 從九年級就開始,一共有將近 4 年的時間呢?是不是有機會拓展到 200、300、甚至 500 所學校?!雖然最後 Anna 也還是被 Duke 錄取了,但如果這個 passion project 能提早進行,Anna 能被更高排名的名校錄取的機率就更大了。


延伸閱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