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推薦信(Letter of Recommendation)其實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雖然我們的自傳和課外活動可以展現個人特質與能力,但這些內容都是自己寫的,難免有「自吹自擂」的感覺。而推薦信則來自第三方,為你的申請增添可信度與獨特觀察,是申請大學時不可忽略的關鍵拼圖。
不過,推薦信的效果好壞差很多──不是每封信都能幫你加分!有些老師雖然願意幫你寫,但內容卻過於空泛,只寫成績不錯、表現穩定,這樣反而會讓你顯得「平凡無奇」。
別擔心!我們為你整理出請推薦信時需要注意的 12 件事情(包含常見錯誤⚠️),讓你不再只是「交給老師就好」,而是成為主動爭取、策略規劃的高手!
1. 📚 找不同領域的老師寫信
申請美國大學通常需要兩封來自不同學科的推薦信,建議可以不同領域的,這樣可以展現你的多元能力與學習風格。學生至少要有2封老師的推薦信和1封學校招生顧問的指導報告,但也有些學校允許學生最多提交5封推薦信,其中需包含1-3封來自教練、老闆、同學或親戚。
記得要提早建立關係,讓老師更了解你!
2. 📝 提供「推薦信資料包」
別指望老師什麼都記得!寫推薦信前,要提供個人成就整理(brag sheet),包含你在課堂上的表現、印象深刻的報告、特殊貢獻或課後討論內容等。老師更容易寫出有內容、有感情的信!
3. 🎓 輕忽不了的學校輔導老師
學校輔導老師通常也要寫一封推薦信。他們的信可能較「通用」,但若你能主動接觸、建立關係,讓他更了解你,信中自然也會有更多個人化內容,讓你從其他學生中跳出來。
4. 🙅♂️ 不要「超額邀請」
只需要2位老師推薦就好,不要因為緊張就找了5位備胎!過度邀請會讓老師感覺不被尊重,還可能造成其他同學找不到推薦人。請有策略、有禮貌地邀請,品質比數量重要!
5. 📎 補充推薦信要慎選
有些學校允許額外的推薦信,例如社團指導老師、研究導師、社區服務機構主管等。但請確保這封信能補充新資訊,而不是重複老師的內容。請記得:越多不代表越好,除非它真的很有價值!
6. 🔐 不要要求「先看信」
你會被問要不要「放棄 FERPA 權利」,建議你一定要選擇放棄。這代表你沒有看過推薦信內容,讓學校相信推薦信是真實且誠懇的。如果你堅持要看,學校反而會懷疑信的可信度,得不償失!
7. 🎯 提早規劃,別臨時抱佛腳!
推薦信需要時間準備,老師也要空檔才能好好撰寫。建議你在11年級下學期就開始和老師互動,在12年級開學初提出申請。這樣老師才能在申請截止日前,幫你寫出一封精緻又不倉促的推薦信。
8. ✉️ 禮貌正式地提出請求
別用 IG 私訊、也別在下課抓住老師兩分鐘提問!請以正式電郵或面對面會談的方式提出邀請,並清楚說明申請哪幾間學校、截止日期、及你為什麼希望由這位老師推薦你。
9. 🧠 建立記憶點給老師
老師不是 Google,不會記得你每個表現!如果你在課堂上有精彩發言、幫助同學、參與專案,就要讓老師「看到」。你越主動展現價值,老師越有東西可寫!
10. ⏱ 尊重老師的時間
老師不只為你一人寫推薦信,他們也有課業與家庭要顧。提前2–3週通知,讓老師有充裕時間準備;若你拖到最後一週才說,很可能只會拿到一封敷衍的推薦信!
11. 🧾 給老師明確資訊清單
提供:推薦信截止日、學校名稱、學校特色、申請科系、你的個人故事(和該老師有關的),讓老師知道該如何客製化內容。還可以附上 résumé 或成績單輔助參考。
12. 🎁 記得感謝!
寫推薦信是老師的「加班行為」!信件提交後,請寫一封感謝信(email 或手寫都可),表達你的真心感激,並告知申請進度。建立好關係,老師以後也會更願意幫忙!
🎯 Ivy-Way 的小提醒:推薦信只是申請的一環,整體策略才是關鍵!
成功的推薦信來自長期的準備與細心的規劃。如果你對推薦人選擇、內容提供或申請流程有疑問,Ivy-Way 顧問團隊可以提供一對一輔導與客製化策略建議,幫你打造最強申請組合!
📌 下一步該怎麼做?
與顧問合作,擬定推薦信策略,並輔導你如何與老師溝通
預約免費諮詢,了解 Ivy-Way 如何幫你規劃申請流程
準備個人履歷與課外活動記錄,方便顧問快速掌握你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