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國外大學時,申請文件(如個人陳述、Common App Essay、Supplemental Essays 等)常常是決定成敗的關鍵。雖然許多台灣學生的學業成績亮眼、課外活動豐富,但卻常在這些關鍵文件中失分,原因通常不是內容不夠多,而是寫錯了方向。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析台灣學生在撰寫申請文件時常見的「潛在扣分」問題,並提供具體建議,幫助你避免這些地雷,提升申請品質。
1. 太公式化:寫出一篇「模板文」
很多學生會參考網路上的成功範本,卻不小心把整篇文章寫成「萬用版」,缺乏個人風格與真誠情感。
常見表現:
- 開頭使用勵志語錄或引用名人話語。
- 段落格式與主題安排與範本高度雷同。
- 過度強調自己「學到很多」,卻沒具體說明是什麼。
🚫 為什麼會扣分?
招生官每年閱讀成千上萬篇文章,對這種「模板式文章」極為敏感。缺乏真實聲音的內容,無法讓你從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 解方:
用自己的語言,講一個只有你能說的故事。即使是很小的事件,只要真誠具體,反而更能打動人心。
2. 只是列活動清單:寫成「經歷再現文」
有些學生會把 Essay 寫成「我的高中生活總整理」,逐條介紹參加了哪些社團、做了什麼事。
常見表現:
- 「我參加了模擬聯合國,也當過社長……」
- 「我曾在志工服務中學習團隊合作……」
- 每段都在換活動名稱,沒有深入描述。
🚫 為什麼會扣分?
這些內容在活動列表或履歷裡就能看到,Essay 應該提供的是補充與延伸,而非重複資訊。招生官期待看到的是「你如何看待這些經歷」,你的人格與價值觀,而不是經歷本身。
✅ 解方:
聚焦一至兩段經歷,深入描述背後的動機、挑戰與成長。與其概括十件事,不如講好一個故事。
3. 價值觀模糊:讓人看不出你是怎樣的人
一篇好的 Essay,不只是講故事,更要透過故事反映出你的核心價值觀。但許多學生在這點上「不知所云」。
常見表現:
- 描述很多事件,但看不出來作者的觀點。
- 結尾突然硬塞一句「這讓我學會了責任感」。
- 沒有「轉化」經驗成為反思的能力。
🚫 為什麼會扣分?
申請文件不只是要展現你「做了什麼」,更重要的是你是誰。如果文章無法呈現出你的思考方式、行為邏輯或成長歷程,招生官很難對你留下深刻印象。
✅ 解方:
每段經歷後問自己:「這讓我重新理解了什麼?我有沒有因此改變行為或選擇?」讓事件帶出人格特質與價值選擇。
4. 過度包裝或自我吹噓:反而讓人反感
許多學生為了強調自己的優勢,會刻意使用華麗詞藻,或過度強調自己的領導力與成就。
常見表現:
- 「我成功改變了一個組織的運作模式。」
- 「我帶領團隊達到前所未有的成果。」
- 「我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學生。」
🚫 為什麼會扣分?
大學招生重視的是潛力與學習態度,而不是完美履歷。過度包裝會讓人懷疑真實性,反而降低信任感。
✅ 解方:
真誠比完美更重要。承認挑戰與不完美,反而能展現你的成熟與反思力。
5. 忽略學校特色:所有 Essay 一稿多投
在補充短文(Supplemental Essay)中,很多學生會犯的錯誤是「只改學校名字,其他一模一樣」。
常見表現:
- 「我很欣賞這所學校的多元文化與學術氛圍……」
- 沒有具體提到學校課程、教授、社團或研究機會。
🚫 為什麼會扣分?
招生官一眼就看得出你沒花時間了解學校。這讓人懷疑你是否真的想來,或只是亂槍打鳥。
✅ 解方:
針對每所學校,找出你最感興趣的課程、教授或機會,並說明為什麼那對你有意義。
6. 沒有聚焦主題:文章像拼圖,缺乏主軸
有些文章每段看起來都「寫得不錯」,但整體卻讓人不知重點為何,像是隨手拼湊出來的故事片段。
常見表現:
- 每段講不同的經歷、價值觀或觀察,但彼此沒有呼應。
- 缺乏一條清晰的敘事線或轉折。
🚫 為什麼會扣分?
一篇沒有主軸的文章,會讓招生官難以記住你。即使內容豐富,也可能給人「模糊、不聚焦」的印象。
✅ 解方:
先問自己:「這篇文章想讓讀者記住我是個怎樣的人?」然後圍繞這個主軸篩選故事與素材。
7. 使用生硬英文或錯誤文法:語言影響理解與專業感
即使觀念好、故事動人,如果英文表達生硬、不自然,或有太多文法錯誤,也會大大影響文章品質。
常見表現:
- 直接翻譯中文句型,導致語意不清。
- 用詞過於艱深、錯誤搭配(例如 misuse of idioms)。
- 文法錯誤頻繁出現。
🚫 為什麼會扣分?
Essay 不只是內容評比,也是溝通能力的展現。語言不流暢,會讓人質疑學生的英文程度與大學適應力。
✅ 解方:
請母語者、顧問或熟悉英文寫作的老師幫忙潤稿。語言本身不需要「炫技」,但要清晰、有邏輯。
8. 忽略文化背景:文章中的「台灣語境」沒有解釋
許多學生會提到台灣獨有的制度、活動或經歷,卻忘了招生官不見得了解這些背景。
常見表現:
- 提到「段考」、「學測」、「導師制度」等本地詞彙但沒解釋。
- 描述校內競賽或成就,但無法讓國際讀者理解其重要性。
🚫 為什麼會扣分?
招生官若無法理解你寫的內容,就難以準確評估你的表現。文化差異應該透過簡要解釋來克服。
✅ 解方:
簡要補充說明必要背景資訊,用淺顯語言協助讀者理解情境。
9. 模糊結尾:文章沒有有力的收尾句
結尾是讓招生官記住你的最後機會,但不少學生草草收尾,甚至只是重複前面的內容。
常見表現:
- 「因此,我相信我能夠在大學中繼續學習成長。」
- 「總之,這些經歷讓我成為今天的我。」
🚫 為什麼會扣分?
這樣的結尾無法形成印象點,錯失強調個人特質或未來願景的機會。
✅ 解方:
結尾應回應文章主題,並簡要點出你未來的目標、動機或對大學的期待,讓整篇文章形成完整閉環。
真正的「好文章」,不是堆砌,而是選擇與轉化
寫申請文件就像剪輯一部個人紀錄片,你不是把所有素材丟上去,而是要精挑細選,創造故事線、展現思考力,讓讀者從中看見你的本質。
別讓「潛在扣分」拖累你的努力,每一段經歷、每一個詞句的鋪陳,都有可能成為你被看見的關鍵。
如果你希望有專業顧問協助檢視與優化你的申請文件,歡迎加入 Ivy-Way,我們將陪你寫出一份有深度、有靈魂的作品。
👉 Line 官方帳號:@ivyway(請務必加上@)
